初中初二

那般滋味在心头作文参照

本文已影响 2.54W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草色的毛边宣纸,置于雪白方正的毛毡上,笔毫蘸墨,一顿笔,墨迹散发开,墨香氤氲,久违的宁静环绕着我,那般滋味在心头。

那般滋味在心头

仍记幼时,父亲带我推开那扇宁静安详的院落大门,走近笔墨纸砚,师傅执起一杆毫笔,浸入砚台,提出,带着我的小手,写下我人生的第一笔——歪歪扭扭的长横。那感觉便刻在心里。

师傅是如白石老人那般极具仙风道骨的长者,一笔一墨,一纸一砚,再配一杯浓茶,便可度过一个宁静的下午。那饱经沧桑,骨节分明的大手,轻执毛笔,可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气执雄伟,笔势豪迈,寥寥数笔,便得其精髓;如《洛神赋》般的蝇头小楷,也可清丽秀美,惟妙惟肖。

“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是我第一幅正式的书法作品。“不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志向”,它不仅标志着我书法功底的进步,而且教以我树立远大志向,不浮躁,不焦急,以平和心态为目标奋斗。

时光飞逝,我已成为初三学子。满堆的资料书,课外题卷占用了我的书桌,笔墨纸砚渐渐笼上尘埃,走出我的世界,心中那抹宁静,也变得微不可寻。

扎入书中时,竟偶然发现那一杆毫笔,仍难掩激动,似是尘封的回忆开始被唤醒。我推开成堆的书籍,倾墨于砚中,如往日般醮墨,提笔在宣纸上顿、转、横、顿、收,墨迹仍散开,墨香仍氤氲,那久违的宁静,再次环绕着我,那般滋味,不再不可寻。

师父曾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是的,我没有忘记,也难以忘记,我又找回了它。

初三,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曾令我烦躁,迷失方向,令我沉沦,这久违的笔杆却令我再次写下"宁静致远”这四个大楷,让我为之一振。不要浮躁,不要焦急,找到方向,平静地努力,默默地奋斗!

执起毫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尽情挥洒,豪迈运笔,宁静滋味占据心头,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