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出师表》教学实录作文

本文已影响 1.64W人 

一、导入课题

《出师表》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听说《出师表》大家都学过了。学得怎么样呢?今天来检测一下。老师给大家背诵一遍。看看老师哪些地方背得不正确,如果有忘词的地方,请给一个提醒,好吗?

生:好!

(师有感情地背诵)

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相信同学们的掌声不仅是给老师的,更是给诸葛亮的,给诸葛亮的《出师表》的。那么什么叫“表”呢?我想跟同学们再了解一下。

(屏显)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动之以情”是“表”的基本特征。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二、师生研读

(一)读出文章思路——言事

师:文章题目为“出师表”,围绕着“出师”,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生:他讲了自己的经历。

师:他的经历和“出师”有什么关系?

生:他叙述自己的经历,就是要表达对先帝的感恩。而这次出师也是因为对先帝的感恩,包括他还忠于陛下。

师:自述自己的经历是为了表达感恩之情,也是为了效忠陛下,出师的目的也在这儿。还有哪些内容也紧扣出师?比如,文章一开头从当前形势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生:三点。

师:这三点建议和出师有关系吗?

生:有。因为诸葛亮知道陛下年轻,不懂世事,而他出师之前必定要为朝廷的安定做打算,所以他就提出了广开言路、亲贤远佞、赏罚严明这三点建议。

师:具体说说跟出师有什么关系?

生:如果后主采纳了这三点建议,出师就无后顾之忧了。

师:这个后主喜欢跟奸臣在一起,诸葛亮出师有后顾之忧。所以他提出这些建议,就是为了能够安心出师。

(生点头认可)

师:出师前还向后主举荐了很多的贤臣:有文官,有武将;有提到姓名的,也有没提到姓名的。那么隆重举荐这些贤臣,对国内政治做这么精心的交代,是为了——

生:向后主荐贤,让贤臣更好地辅佐他。

师:后面自述身世,回忆几个往事?

生: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生:还有临危受命。

师:这些往事实际上就是出师的根源和基础。为了这次出师,诸葛亮做哪些准备工作?

生(齐):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那么目前出师的条件具备了吗?

生(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师:那么接下来有没有直陈出师?

生(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师:读的语气再坚定些。有没有向后主请求出师?再读出来。

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师:在请求出师中有没有表达决心?

生:有。

师:决心到了什么地步?

生:不效则治臣之罪。

师:最后还有些交代,还隐含着担忧,都是围绕出师来写的。可见《出师表》的思路很清晰(屏显:读清文章思路——言事)。以上通过“表”中所言之“事”,读清了《出师表》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再读“表”中所陈之“情”。

(二)体悟作者情感——陈情

师:“表”中到底向我们陈了什么情呢?请同学们再进一步细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复杂感情,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生:作者写道“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说明他很忠心,他愿以“治臣之罪”来惩罚出师可能会导致的“不效”。

师:这个忠诚很彻底啊!你能不能把这个忠诚的“味”读出来?

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师:再来一遍。找准味道,读足味道。

(生再读)

师:好,味道足多了啊!文中还有很多表达忠诚的词句——

生:第六段“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也能表达他的忠诚。

师: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出师表》中的这一“许”,“许”了多少年?

生:21年。

师:21年。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何止是21年,是毕生的心血!是一片忠心不改,彻底的忠诚。

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师:你把这个忠诚的感觉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嗯,忠诚的味道读得比较足!继续说说看。

生:先帝在临终之前,委以重任,诸葛亮受任以后一直就是“夙夜忧叹”,就是寝食难安,就是以先帝之事为自己的分内之事,把先帝交给自己的任务,当成自己的任务来完成。

师:他的忠诚还有哪些?

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这是说他当时被刘备三顾茅庐所打动,就一直帮助刘备,而现在先帝已死,所以他愿意用所有的忠心来报答后主。

师:这个句子,实际上是《出师表》全文中直接表达、明确表达忠诚于刘氏父子的一句话,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生:“深追先帝遗诏,臣不甚受恩感激。”诸葛亮对后主“深追先帝遗诏”,表示“不甚受恩感激”,这说明他把兴复汉室作为自家的大事。

师:他感激谁啊?

生:后主。

师:后主是谁啊?

生:刘备的儿子。

师:你看看,好忠诚啊!整篇《出师表》无论是叙,还是议,字字句句处处都道出了诸葛亮这位老臣肝胆照人的一片忠诚。文中还有很多的“宜”怎么怎么、“不宜”怎么——这样的殷殷叮嘱。——还有吗?

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希望竭尽自己所有的才能,表达了他对蜀汉的一片忠心,对先帝的一片感激之情。

师:对,这里也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一片忠心。庶竭驽钝,表示竭尽全力地忠诚。在600多字的《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关键时刻“口口声声”地“先帝”“陛下”,叫了多少次先帝啊?

生:13次。

师:叫了多少次陛下?

生:7次。

师:你看,左一声右一声地叫“先帝”,叫“陛下”,对刘家、对蜀汉非常忠诚,同时也是在激励后主要励精图治,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三)读出人物形象——述评(屏显)

师:诸葛亮是忠臣的杰出代表,是忠臣的典型,历来为忠良义士所景仰、赞颂。《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至文、精品,脍炙人口,传诵千古。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生(齐):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师: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正气歌》——

生(齐):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师:陆游更是多次推崇——

师生(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师:还有陈寿、裴松之等,也对诸葛亮评价极高。这些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要有家国情怀,为他们提供了精神的滋养。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读《出师表》,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把它读成是父辈临行前对子女的声声叮咛!尤其要进一步地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汲取更多的“营养”!那么,读了本文,让你最受益的是什么?或者说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诸葛亮?

生:诸葛亮他一生不图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正直向上的人。

生:诸葛亮在文中建议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我们也应该学习他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生:让我最受益的是诸葛亮的务实精神。

生:我们要学习他的忠贞、勤恳、坚持。

生:我们还要有责任意识,要学会担当。

师:责任意识,学会担当。你能举出文中突出表达责任意识的句子吗?

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诸葛亮责任意识很强。前几天我们的习总书记还说了,心中要有党、要有责……可见责任多么重要!

生: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知恩图报。

生:诸葛亮在受到刘备的重用后,就一生为刘氏父子鞠躬尽瘁,就是为了报答刘备当初对他的知遇之恩。

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知遇之恩呢!

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让我特别受益。就是我们在采纳别人意见的同时也要有主见。

师:那诸葛亮是怎么告诫后主这一点的?他是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向后主表达这个意思的?他在这一段开头先讲到什么?也就是希望后主先严格要求谁?

生:……

师:“不效,则治臣之罪”——先严格要求谁?

生:诸葛亮自己。

师:对。诸葛亮的真正目的体现在这一段的哪句话上?

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师:但是诸葛亮先借请求出师,请陛下严格要求自己。接着请陛下要求谁?

生:他的臣子们。

师:要求陛下严格要求“攸之、祎、允等”臣子们,最后再希望陛下——

生: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师:“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就是希望陛下听“攸之、祎、允等”贤臣之言。从这儿是不是又学到了提意见、说话要注意什么?

生:方式、方法。

师:对!就是提意见、说话要讲究点艺术。我们平时向老师、向父母,将来工作中向领导、向同事等提建议时,也要学会讲究一点智慧啊!

生:在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亲贤远佞是最重要的一条。从中也学到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要选择与君子交往,远离小人。

师:哦,她是从这里受到启发并提醒我们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要与君子交往,远离小人。这位同学对交往的对象有着明确的界限,有是非观念、防范意识,值得肯定。

生:诸葛亮有高度的使命感,这也是他高尚人格的组成部分。他知难而上、坚韧不拔,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今天我们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职责。

生: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建议要做到赏罚严明,今天就应该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公平公正。

师:讲得非常好!现在特别强调要依法——

生:治国。

师:“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交给谁?

生:有司。

师:对,交给主管部门去办,自己不要插手。

生:诸葛亮虽然是两朝的老臣,但是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高自大。

师:作为两朝的老臣还仍然怎么样?——

生:很谦虚。

师:对。在文中能读出谦虚的词句吗?比如他自称“臣”,这是不是谦词?

生:是。

师:还有“愚以为、愚以为”,这个“愚”是不是更谦诚?

生:是。

生:我觉得用“臣”“愚”来证明诸葛亮谦虚,说服力不强,因为古人自称时一般都习惯用谦辞的,连皇帝都一样,只是皇帝用“孤”“寡人”等。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文明素养吧。(全班学生自然鼓掌)

师:那有没有其它词句能证明诸葛亮非常谦诚呢?

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是一种非常自谦的表现。

师:怎么自谦?

生:诸葛亮自视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是先帝发现的。

师:先帝发现的,说得好。一位老臣都这么谦虚,我们真要好好学习。

师:“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

师:很多资料上也都解释“因为”,也有人解释成“认为”。两相比较,你们认为选择哪一个为好?为什么?

生:解释为“认为”就是先帝不认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言外之意是别人认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流露出有点口服心不服的味道,这样就不能真正体现出诸葛亮的自谦、谦诚;而用“因为”则说明他自己本身确实就是一个出生卑微、见识短浅的人,只是先帝不计较“我”的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这样就能够真诚地表现出诸葛亮骨子里的谦虚,先帝的宽宏大度。所以,应该解释成“因为”好。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透彻!你看,一个普通的文言虚词“以”,放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却能让我们从中琢磨出“谦诚”来,可见结合语境来理解文言虚词非常重要!

生:还有“庶竭驽钝”。

师:“庶竭驽钝”什么意思?

生:竭尽自己。

师:竭尽自己的什么?

生:“驽”和“钝”。

师:什么叫“驽”、什么叫“钝”?

生(对着课文注释):弩,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师:钝,实际上就是代指不锋利的刀。“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那诸葛亮是一匹“走不快的马”、一把“不锋利的刀”么?

生:不是,说明诸葛亮非常谦诚。

师:现在老师要杀个回马枪,想问一下“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是什么意思?

生(齐):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师:今天的“卑鄙”什么意思?

生(参差不齐):行为恶劣,道德、品质败坏。

师:“卑鄙”在文中是属于古今词义的变化现象。文中古今词义变化的词语还有好几个,相信同学们都能找到,并能准确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因为同学们都学过了。这里提醒大家引起重视,并注意比较。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的高尚人格,把握了他的人物形象,希望大家以他为榜样,做一个知恩图报、责任感强、谦虚谨慎、充满正能量的人。

三、全班齐诵

师:背诵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老师上课开始时给大家背诵了全文,目的是告诉大家背诵《出师表》并不难,希望大家能背下来。现在,我们齐背一遍。会背的就背,暂时还不会背的就对着课文读,但要努力读出刚才我们梳理出的思路,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全班读,背)

四、课后作业

师:《出师表》是古文中的经典,必须要把它背诵下来,希望同学们下去后加强练习,不仅要熟读成诵,而且要诵出情感,把《出师表》中特有的“味”真正读到“份上”、读到心灵深处。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