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只闻文字唤我声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响 8.5K人 

言确为心声,而文未必如其人。凭借一篇文章,一本书籍,怎可轻易知人品格?作为读者,我们无需多作他想,只需认真聆听文字的声音,不必用作品去揣摩笔者的品性如何。

只闻文字唤我声作文800字

虽言不由衷者非合格笔者,但不可否认也无法避免我们所读到的作品中有与作者本意不符的情况出现。西晋潘岳趋炎附势,作《籍田赋》以献媚取宠,金代元好问讥之:“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曾经更是有被国民党动员的御用文人写文污蔑贬低八路军。即使非以牟利害人为目的,仍有作者迫于压力不得不作赞美迎合之词。不是所有人都能潇洒如李白,拂袖而去,从容如苏轼,不畏贬损,刚正如司马相如,不慕官爵。无论是言不由衷还是词不达意,有些作品都很难保证全篇真情流露,更何谈显现作者品格呢?

此外,作者和读者在不同时期心境也可能有所不同。以诗为例。李清照在正处女儿家娇憨的年纪会“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会“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而国破家亡后,她变成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王维也从前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转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空境;白居易从青年时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在暮年变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可见一部作品只能反映作者某个时期的心境,而不能代表全部

作者本人的“秘事”甚至各作家之间的恩怨情仇,不过是八卦者茶余饭后的闲谈,而我们阅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从文字中汲取收获。作者写一部作品也是在诉说——他们对读者或告诫或期盼或宣泄。而读者读一部作品也是在聆听——他们于作者或理解或赞同或共情。文字的力量便在于此,磅礴的文字将裹挟着其忠实的拥趸,或如鲁迅般唤醒时代的麻木不仁,让一代代青年人摆脱冷气向上走,发光发热做萤火;或如张爱玲般穿透时空用切身经历带人品味于尘埃中开出花开的爱情之凄美;或如余华般用朴实的话语把“为了活着而活着”传遍世界,给中国文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沉迷于、徜徉于这些文字,也在文字中认识、改变未来的自己。

格调品性不言论,唯于心处点明灯。识文何必识其人,只闻文字唤我声。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