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载体观后感

朗读者第三季观后感1000字作文

本文已影响 3.87K人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第三季的第七期“和时间对抗,你赢了吗”,看完我感受颇深。

朗读者第三季观后感1000字

节目主持人依然是我最喜欢的董卿阿姨,她还是那么年轻漂亮。更让我敬佩的是她的出口成章,每句话都那么富有哲理,诗歌一般的语言从她的口中涓涓流出,让我想到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或许这就是内外兼修吧。

节目一共请了三位朗读者,第一位上场的是已96岁高龄的指挥家曹鹏先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用音乐振奋人心;在独自求学的曰子,他用音乐锻造灵魂。虽然手执指挥棒,但是他从来不拘泥于殿堂,他将交响乐带到了工厂、农村、军营、校园,让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有美好的旋律。他的一生,是艺术和教育的一生,他也用自己的生命篇章告诉我们:如果时间一定要流逝,就在音乐中流逝。曹先生虽近百岁,但他依然目光灼灼,眼神中充满着坚毅和力量。他至今仍活跃在音乐的舞台上,通过他的自述,我得知他是目前世界上最高龄的指挥家。他年轻时在莫斯科留学时非常刻苦,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乐谱,甚至去学校的路上也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他竟然把鞋子都穿错了。

更令人叹服的是他还是第一位在上海开音乐会卖站票的。他还成立了业余的交响乐团,当时在全国也是首例。成立了公益性的“天使之音音乐会沙龙”,可贵的是在沙龙里他拯救了很多的自闭型青少年,有七个孩子学会了器乐和朗诵。时光不语,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曹鹏先生朗读的是格非的《似曾相识的精灵》,送给他的夫人和所有热爱音乐的人们。听着他深情地朗读,眼前这位老者在我看来如此的高大,他像一座灯塔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第二位朗读者是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副院长陈静瑜。他温文儒雅。他说医生的手术台,永远是一个与时间厮杀的地方,他是中国肺移植手术的第一把刀,从2002年他亲授亲传,建起我国最大的肺移植中心,到现在他已经创下了很多国内乃至国际上肺移植手术的纪录,时间对于他来说曾经很慢,二十年时间徘徊在肺移植手术的空白期。而现在对于他来说,时间很快,每年要完成上百台的肺移植手术。他年轻时曾经在多伦多学习,他利用半年的时间就把各个医学领域的精髓都吸收,这样废寝忘食的学习就是为了服务与我们国家的医疗事业,洗刷了肺移植的空白这一路上他很坎坷,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不得不说他真的很了不起。因为他崇拜白求恩大夫,这次陈静瑜先生朗读的是《白求恩传》,献给夏夫教授、张国良教授以及在他医学道路上,给予帮助的前辈们。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位知恩图报之人,听他抑扬顿挫的朗诵,我更加深切感受到医者父母心的含义。

第三位朗读者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维廉。1988年,一对美国夫妻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厦门,原本只是想学习一下中文,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待就是一辈子。你如果问他你是谁,他一定会说:“我是不见外的老外!”潘明廉第一次来到厦门大学,没有地方煮饭,只能去食堂,但食堂不能用现金,只能用粮票。但粮票不能给外国人,正在潘明廉慌乱之际,厦门大学的教授得知了这个情况就把自己的粮票分给了他们一些,潘明廉连忙拒绝,但教授说没事,他们有很多,天真的潘明廉就信以为真,把粮票接了过去,但在两三个月后,潘明廉发现其实教授自己也不够,但他们还是分享了。从此,潘明廉就爱上了中国,爱上了中国人。这次潘明廉朗读的是苏轼的《定风波》,献给他的夫人。

这三位朗读者,和时间对抗,他们都赢了。时间是无限的,但是它分给每人的时间很少,它是我们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伙伴,我也一定要珍惜时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会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