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载体话题

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通用10篇)

本文已影响 2.22W人 

篇一: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通用10篇)

从小到大,我去过许多城市。其中除北京外,呆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天津了。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许多亲人大多都住在天津。因此,每年春节,每次放假,我们都会回到天津,我也便有了许多熟悉她的机会。快板、相声、风筝魏、泥人张、煎饼果子……她从不缺少各式各样新奇、逗乐的文化和玩意儿。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贴吊钱了。每年春节,天津人都会在窗上贴上红纸做的“吊钱”,寓意来年红红火火,万事如意。这吊钱,一贴就是一年接一年。这种习俗,除了天津,似乎在其他地方都很少见了。然而有一次,我却在离天津极远的一个小城遇见了她。

那是数年前,云南的一座古城。

那次,我们在家中贴好吊钱,便出发去旅行。到达小城的那天,正是元宵节。

我在古老的街道上漫步着,享受着雨后空气中湿润的味道。忽然从街边的一家小铺中,飘出了一阵汤圆的香气。循着香气,我踱入了一家古香古色的小店中。口中芝麻馅的甜味在舌尖上缓缓融开,刺激着已有些疲乏的味蕾。抚摸着有些粗糙的木桌面,静静品味着缕缕余香。恍惚间一丝奇异的感觉漫上心头:这里虽是异乡,却为何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抬头四顾,我发现了窗上飘飞着的一排火红的吊钱。

我猛地一震。转向在一旁休息的老板,问道:“老板,您也是天津来的吧?”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对啊,怎着,你也是?”他突然兴奋起来了。我们便攀谈起来。

窗上的吊钱不住地翻飞着,似乎也因遇到故人兴奋起来了。我们聊着天津的亲人,天津的住处,天津的习俗。听着老板热情的天津话,越发感到亲切与温暖。“这吊钱,是我特意让家里人从天津寄过来的。”老板指着窗户说,“别的地儿都买不着!”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街上的灯火也一盏一盏亮了起来。

夕阳已在地平线附近徘徊,我与老板道一声“元宵快乐”后,也起身准备离开。在街道的转角处,我又一次回头望向了那家小店,火红的吊钱仍在飘扬着,像在与我告别。

转过拐角,那吊钱再也望不见了,夕阳也终于下定决心沉了下去,可我的心中仍暖暖的。望着元宵夜的月,我的旅程仍在继续……

如今,小城的名字早已忘却了,但却仍忘不了那窗上的一抹红和比它更红的热情。

篇二: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行走在古朴的大道上,抬头仰望那结群的飞鸟,湛蓝的天,洁白的云,领略那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欣赏那匀称美观的建筑。民俗文化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

“能雕石狮子,会刻美人像,雕艺之乡美名扬,惠安是我可爱的家乡。”这么一曲悠扬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心中最美丽、最真实的家乡,也是这座多元文化并存的小城的真实写照。

民俗文化在惠安这座独具魅力的闽南小城几乎无处不在。你看,那可爱的掌上木偶戏,你听,那源远流长的南音,欣赏那壮丽雄伟的孔庙,你会发现,处处浸透着多彩的民俗文化。车行驶在路上,你可以见到许多古朴的建筑,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儿,似乎新时代的喧嚣从不曾打扰到它们的宁静。寺庙里时而传出钟磬声和念经诵咏声,虔诚的香客接沓焚香而来。

透过窗户向外望去,窗户就是一台照相机,美好的景色犹如按下了快门,让人应接不暇。你看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石雕,有慈祥的菩萨,温顺的鹿,勤勤恳恳的黄牛,憨态可掬的渔夫……而最让我欣赏的还是那些威严的石狮子,它们永远横着一双怒目,四肢强有力地压在石头上,利爪似乎要将坚石粉碎。尾巴似鞭,似乎要荡平一切障碍,凛然的王者风范。它们一直目视远方,似乎期盼着惠安石雕的新时代,又似乎守护着独具特色的惠安雕艺。它们一直闪烁着惠安石雕不朽的艺术光辉。惠安雕艺,源远流长,一代代大师的独特技艺,兼收并蓄的艺术特点,使惠安获得了“中国雕艺之乡”等美誉,现在,惠安正以崭新的面貌向“世界雕艺之乡”迈进。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女文化是家乡民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历经变迁,她们穿着习俗成了如今这般模样。比衣着更为美丽的是她们那吃苦耐劳、勤劳质朴的精神,一直是惠安的精神象征。

领略了技艺精湛的惠安石雕,认识了远近闻名的惠安女。我明白了:民俗文化光闻名遐迩是不够的,而是要作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永远珍藏下去。开发并创新,让民俗文化真正与我们“零距离”。细品一番,民俗文化这么些质朴,精华的东西,一直未远去,如果我们能够去掉些喧嚣与浮华,一直将这些精髓传承下去,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

篇三: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张佩瑶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春节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春联,每当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窗帘,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着,将在宅子里里里外外人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俗称“对子”“春贴”“对联”“门对”雅称“楹联”。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辟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在化简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窗帘的另一种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亲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陶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一个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倒贴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到福的到(倒)了。表示吉祥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十分高兴,就重赏了管家和其他人。事后,倒“福”字的习俗就从达官府地进入各家的老百姓。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啦!

放爆竹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冲天兴隆繁盛。

对于我们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拜年时收到压岁钱。压岁钱在民族文化中寓意驱邪除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是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除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儿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祥,平平安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因为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当…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到处都是欢乐祥和的景象,我们送走送走了旧的一年也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篇四: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儿时,我最讨厌的就是夜空,因为它给我带来的一直是黑暗与恐惧是那么的深邃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无情地吞噬者身边的东西。然而,第一次了解夜空是我七岁那年的元宵节。

那一天,母亲强拉着我来到了东安体育场说这里会有一场美丽的“表演”。我几番挣扎也没有逃过母亲的“魔爪”。终究执拗不过,只好在这里苦苦等待。“嘣嘣”当第一道烟花射向天际在夜空绽放出一朵美丽的花时,我的心里反而多了几分好奇与平静。仰望夜空,一道道烟花冲向夜空展现出它最美的光芒随后再慢慢消逝就像一朵朵在夜空中瞬间绽放的花将自己的花瓣洒落在地上。这些花五颜六色的花有黄的,粉的,红的。闭上眼,我仿佛沉浸在花的海洋,仔细地闻着花的芳香,虽十分短暂,却清芬无比。

喜爱夜空不仅仅是他有一种独特的美,更因为有时它能给我指明方向。

渐渐步入校园,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和其他同学闹得“水火不容”。有时一个平常的夜晚,再次仰望夜空,我发现了星星的闪耀,月亮的皎洁。我也发现了夜空的浩大。也许它原本可以让独自享受这片舞台,却依然要把自己当作舞台,让星星更加闪耀。同时,也让星星点缀了自己的美。他没有星星耀眼,也没有月亮皎洁,它只有一片漆黑,仿佛可以包容一切——即使没有人记住它。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心里也不再空虚。

时光荏苒,我渐渐长大,学校复杂的任务让我很难在有闲暇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次次考试接踵而来,让我难以喘息。在一次假期,母亲带我来到了姥姥家,这里没有了喧嚣反而多了一份独有的恬静。躺在摇椅上,衬着平和的月光,静静地听着母亲给我讲她儿时的故事。再次仰望夜空,看着那许久都没有仔细观赏的夜空。它还是那么的宽广,那么的深邃仿佛这一切都么有发生的样子。是啊,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做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把我带进了甜甜的梦乡。

在梦中,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颗小星星投入夜空的怀抱向他诉说自己的故事……

我与夜空的相遇没有语言,没有声音但我与夜空的相遇却是最宝贵的。

篇五: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窗外,依旧是黑暗的,风和雨的呼叫声似乎一天比一天恐怖。下雨的日子,永远是那么黑暗,绵长的雨韵久了,就给人以压抑感,也许有微凉的风、细碎的雨,就这样洋洋洒洒地落下了吧。合上了沉重的书本,伸伸懒腰、打着哈欠,决定出去走一圈,散散心,随手拿了一把雨伞,走出了家门。

走在幽静的小巷子里,看着那些青砖绿瓦、古色古香的房子,与阴沉的天气融为一体。想着自己身上的担子,心猛然揪紧了,紧握着雨伞不禁加快了脚步,低头看着雨点滴到小坑里溅起小小的浪花,不知不觉来到一簇花丛中缓缓地停下了脚步:那好像是向日葵,正含苞待放着,也许是因为下雨,所以就没有开放吧。它就是一朵即将绽放的花蕾,穿着绿绿的衣裳,依旧昂首挺胸,一副我只为太阳而生的样子。我轻轻一笑,自己默默地说:“也许明天又是一个黑天呢!”我就静静伫立在它们的身旁,细细地观察它的纹路,细细地品赏它的花香,倘游在这诗一般的意境之中。旁边的野花野草们,也只不过是个配角,随风而动,就这样摇摆着。

雨,好像停了很久了。我抬头望着天空,“雨停了,太阳又没有出来,有什么用呢?”一位老年人抬头望天又不屑一顾地说道,我依然轻微一笑,也是哦。突然,我感觉身上发热,有一道亮光直射我的眼睛,我一眼望去,对着那金色的强光眨了眨眼睛。哦,太兴奋了,是太阳,是那个许久未见的阳光,我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我再看看那向日葵,已经没有当初的羞涩了,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大片随风摇曳的向日葵,就像一片荡漾着金色波浪的海洋,仿佛一张张展开的笑脸,抬头看着太阳,绽放了自己最美的身姿,显得格外美丽。它们住在了我们的心里,无畏惧伤。太阳出来了,还有阳光照进了小巷里,照进了我们的心里,照亮了我的世界。

我眯着眼睛望望天空,天如蓝宝石一般,与金色的阳光相映,焕发出迷人的色彩。我踮起脚尖,缓缓地把手伸开,去拥抱这个久违的太阳。

阳光,是希望的象征,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一天,我与阳光相遇的时刻!

篇六: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晨起的第一声鸡鸣把我从梦乡中唤醒,拉开紧闭的窗户,一股清凉的空气迎面吹来,屋外的小树林里有那尚未迁徙的鸟喳喳的鸣叫,这一切让我沉醉在富有民俗传统的乡村气息中。

今日的民俗文化似北方树林的鸟儿一样难觅,它被汽车的鸣笛声堙没,它被各家各户紧闭的门锁住,它在点的时代渐渐消失了踪迹,我寻找着这冬日北方的候鸟,不经意间发现我鼻下萦绕着它纯朴的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的夜晚,打破了冬夜的沉寂,爆竹声不断,烟花点缀着漆黑的夜空,屋内各家各户都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共同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女人们索性不睡了,连夜包上好几盘的饺子,年纪稍大的带着像我这样补水的孩子在一旁叠金元宝,然后夜深了,四周爆竹声也似识趣,渐渐停止了,爱闹的孩子也累了,钻进了暖和的被绣着喜字的大红绸缎被子里,女人们不再拉家常,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桌上的老式摆钟静静的摇摆,桌前的老人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依旧叠着金元宝。

时间凌晨4点,爆竹声再次占领了整个乡村,女人们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将包的饺子送到了大铁锅里,拉着风箱,老人端着满钵的金元宝走到神像的贴纸前虔诚的跪下,手中用蜡烛引燃了钵中的金元宝,眼中闪烁着新年的喜悦,孩子们被爆竹声吵醒开始哭闹,大人们成群结伴各家各户串门拜年。

我是亲眼看过他们是怎么拜年的,走在前面的往往是家中的长子,手里捧着女人们连夜做好的饺子挨家挨户给村里的长辈拜年,他们少的三五人一群,多的十几人一伙,走进正屋,双膝跪下,两手作揖,然后寒暄几句,把饺子留下又前往下一家,4点多到7点多才渐渐不再有人来,孩子到爸爸妈妈手里,有的孩子稍大了,自己可以保存压岁钱,年纪小的孩子投向羡慕的目光,看着屋外的眼花默默地期待快快长大,自己保存压岁钱。

今日座座高楼平地起,一人一家小蜂室,下班回家后个子飞回各家后,大门紧闭不相往来,这就是城市化带给我们的。

鼻下民族文化的气味似乎渐渐淡了一些,可爱的现代人,此刻你们的重担既是传承这份淳朴。

篇七: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相遇是一首诗,一首歌,让人生色彩斑斓、无限美好。就像我与书籍相遇,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还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変成一个热爱阅读的好学生。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一种煎熬,但我的爸妈却酷爱看书,他们一有空就把自已“闷”在书房里,不管我怎样央求他们陪我玩,他们就是不肯。

6岁时的我,有一次又哭闹着让爸妈陪我玩,妈妈实在受不了,便从书柜上取下一本《格林童话》塞到我怀里,硬是把我赶到了房间里,还把门反锁了,并严厉地对我说:“你一天天吵也吵闹够了,现在得收收心了,就安安静静地读这本书吧!”

刚开始,我还在“挣扎”,拼命地敲打着房间的门,大声地哭喊着,可是任凭我怎样哭喊,也没有人来给我开门。后来,喊得嗓子快哑了,爸妈依然无动于衷,我只好静静地坐在地上,看着这本躺在地上的《格林童话》。在我浅陋的认识里,玩才是我的快乐源泉,端坐着看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折磨,太难为贪玩的我了。但此时在房间里玩又没得玩,闲也闲不住,百无聊赖,我便望了望那本“躺在地上睡觉”的《格林童话》,心想:就让我来会一会你,看一看你们是怎么把爸妈迷住的吧!

于是,我拿起《格林童话》,翻开了它的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好奇妙,书仿佛拥有魔力,渐渐地,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头扎进去,不可开交。当读到《白雪公主》时,我为白雪公主与王子的美满结局感到幸福;当读到《青蛙王子》时,我被青蛙王子的忠诚所打动;当读到《三兄弟》时,我对两个恶毒的哥哥的行为深感痛恨,对小弟的孝顺老实赞叹不已……

自从和书籍相遇后,我便爱上了读书。稍微长大一点后,我与书“相遇”的次数就更多了。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学到了勇敢、坚强;读了《红楼梦》,我读出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读了《西游记》,我又学会了坚持……我不再老是缠着让爸妈陪我玩,更多时候是坐在房间里静静地读书,加入了家庭阅读的行列。

行万里路是脚步在路上,读万卷书是心灵在路上。与书籍相遇,真是三生有幸,让我的人生之路充满芳香,充满乐趣!

篇八: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与宽容相遇

从前,我一直认为,除了家庭和学校,外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冷漠的,并且,老师也告诉我们,在外面一般不要与陌生人搭话,因为可能会上当受骗。更不用说希望一个陌生人会对你有宽容之心。但那天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本想去找好朋友玩。但是他却不在家,我只得骑自行车四处游荡,盼望他早点回来。但是我久久地等也没有等到他回来,百无聊赖下,在路边,我找到一块石头,在墙上涂涂画画。我从墙的这头涂到那头,正在兴头上,突然我的脚被地上的减速带绊了一下。我本能地用我的那只拿着石头的手往下面一撑。还真的撑住了,幸好没有摔倒。我长舒了一口气,转过头看看到底是什么帮了自己一把。当我看到竟是一辆小汽车时,霎那感觉就如头顶上被冷水当头沷下一样,凉透了。再定睛一看,只见小汽车后备箱被我用石头刮了一下,掉下很大一块漆。

一定要赔很多钱,我心想!正好四下没人,我转过身,想趁机溜之大急。就在我拔腿要走时,迎面走来一个人,长得特别高大,迈着大步,大步流星地走过来,他边走边拿着钥匙遥控汽车。我的心猛地跳了几跳,张大嘴,呆呆地站着,想跑又不敢,想留又不愿。犹豫不决间,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小朋友,你怎么啦?”我这才反应过来,一看,车主已经站在我的面前。我支支吾吾地说,“我不小心,刮了您的车,弄坏了。”这个声音如虫子般,大概只有我自己才听得清。他看了看他的车,一扬眉毛,说道:没关系,小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下次小心点就可以了。并叮嘱我早点回家,然后开着他的车,就离开了。我站在那里,几滴晶莹的泪珠从眼中滚落而下。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我心想,下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观察下周围的情景,千万不能损坏他人的物品。

这件事情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很清楚,有时,人与人之间不和谐大多数是因为缺少一些宽容与理解。如果人人都能给别人一些宽容,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我想,与其说我那天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叔叔,不如说我遇见了宽容,宽容一个人,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使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这是我成长中一个难忘的记忆。

篇九: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马迭尔》

在哈尔滨下雪的中央大街,最火的不是热茶热饭,而是马迭尔。

打我记事起,每年的冬天便是在哈尔滨度过的。哈尔滨,一个非常靠北的地方。我在那里看到了更大的雪,更白的城市,呼出的热气可以在睫毛上结冰,粘在一起睁不开眼睛,衣服可以板板正正冻成块儿看升华,松鼠和猫头鹰缩缩脖子很可爱,路真的很宽地方很大。

是个好的不得了的地方,来到的人都会喜欢的。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灯火阑珊的中央大街上买上那一兜子马迭尔冰棍。每每走在大街上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大家都把自己裹得紧实,一眼望去却都拿着一根马迭尔在吃。确实,那滋味我打小就喜欢。每年冬天将冰冷的马迭尔包裹在嘴里,浓郁的奶香如蟒蛇一般紧紧缠绕着你的味蕾。清甜的奶油,沁人心脾的清爽,光是第一口下去,便已然感觉到了久违的美好。每次连棒都要舔的干净才够。

说到这东西便不得不提起我的爷爷,他特别不爱讲话,总是一副不屑的表情。但奇怪的是他却从未忘记我小时候随口的那一句对马迭尔的赞美。每次回家,他都要假装刚好出来喝水然后漫不经心的说一句:“咱家冰箱里有马迭尔啊,啥都有的,你不是说你爱吃吗?我散步就顺便给你买了。”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回屋。我每次一转头,他路过我身边时脸都是红的不成样子。不过说实话,他买的确实是要好吃一些。不过我家到那家店铺有好几里路,他啥时候散步走这么远了。

在老家也有些朋友,每次听到我来到的第二天都急着赶着来找我。零零散散各自骑着自行车到我家门口,等我一同去买冰糕。我每次都如他们的“贵客”,一帮人一见面就要问好多关于北京的事情不停。在大街上三三两两骑着车,像醉酒似的笑闹个不停,满大街小巷都是我们的叫声。东北人儿的快乐都在这白色的冬天,纯白的雪糕中了。

熙熙攘攘的街头,灯红酒绿的城市。恍惚间,“马迭尔”三个字映入眼帘。走进,支付。拿到手里,包装精美了许多;含进嘴里,依然是那股香甜。可是怎么品味,却再也没有爷爷买的味儿浓,和朋友一起吃的味儿亲了。

举着马迭尔,看身边熙熙攘攘的人流,我的思绪飘回那座白色的城市………

耳边传来一声遥远的东北腔“这冰棍儿,杠杠的。”

篇十:我与民俗文化相遇作文800字

在安陆市西北的烟店镇,有一座山,名叫白兆山。据说,这座山是太白金星的一颗棋子坠落人间幻化而成。山上树木苍翠,峰回路转,鸟语花香,甘泉流长,风景十分优美。唐代大诗人李白留恋于此,便住了下来,饮酒写诗,娶妻生子。而我,也是在白兆山上,和李白三次“相遇”。

2009年,那年我四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去白兆山。那时我还小,听他们在车内谈起李白,我不禁好奇地问了一句:“李白是谁呀?”惹笑了大家。车到山脚下停住了,妈妈指着一座青石像告诉我,那就是李白。爸爸还和我讲起了李白的故事:公元727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落魄金陵。一个朋友跟他谈起了云梦古泽的绮丽,勾起了他的向往之情,于是他慕名来到了我们安陆……看着那个留着胡须,衣袂飘飘的雕像,我记住了这个人,他就是李白,一个伟大的诗人。这是我和李白的第一次相遇,初闻李白之名。

2013年,那年我八岁,我和爸爸妈妈陪他们的同学第二次去白兆山。这次和我之前印象中的大不一样,山脚下的那座李白雕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山顶上一座巨大的李白石像。他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握着身上的佩剑,目光如炬,深情地眺望远方。他是在眺望远方的故乡,还是在遥望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他是在想念那个桃花潭边为他送行的汪伦,还是在思念那个“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好友孟浩然?或许都不是。他在凝望安陆。曾让他酒隐于此,蹉跎于此,扎根于此的故地,又怎能不让他驻足呢?这是我和李白的第二次相遇,静观李白之像。

2016年,这年我十一岁,与学校的老师、同学们一起,我第三次去白兆山。在安陆李白纪念馆内,我了解到了李白的身世,知道了他和安陆的渊源。看着那些图片和文字介绍,赏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场景,李白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引领着我阅尽他的一生风华。公元762年阴历十一月,安徽当涂采石江上,李白醉在了江中的那轮明月中。他自然,他浪漫,他豪迈,他狂傲,他洒脱;他是游侠,是剑客,是隐士,是诗人,是酒仙……原来,李白不仅仅是个诗人。这是我和李白的第三次相遇,品李白之人。

李白啊,我心中的青莲居士,希望在我成年之时还能与你再度相遇。那时,我将与你推杯换盏,共叙万丈豪情。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